因為 CPU 的 BSP 不能使用精靈建立捷徑
再加上第一次使用此 CPU
常常要參考前人留下來的 code
故需要不同版本好來比較
本來是參考舊專案的檔案來為每個 source 建立捷徑好方便 build code
但覺得每次都要為不同的 source 建立捷徑很累
故想要寫一個工具可以藉由選擇 source 路徑
自動將批次檔所需的參數帶入
便有了這個工具的雛型
後來因為需要 build 不同版本的 image 來測試
故又加上 multi-build 的功能
個人習慣使用 global 產生的 html 來 trace code
每個 html 上面都會有該檔案的路徑
因為想要複製路徑便直接用 ultraedit 來打開檔案
故又加上監控剪貼簿的功能
有時候下班回家
想 build code 又不想等待其他人 commit
故又加上定時 svn update 並 build code 的功能
因為不想花時間在等待 AK 複製及 svn 下載檔案
故又把 multi-build 的功能分成直接 build 及
自動複製 AK 和 svn 完才 build code
到此這個程式才算是有一點工具的味道
不過最令我滿意的不是程式功能
而是在每一次的改版中
把很多函數再拆解成小函數
757 行的程式有 32 個函數
不含 event 等事件
且程式碼都有適當的空白及括號
故每次新增功能
其實都不用花很多心力
直接呼叫現有的函數即可
雖然不是做到 C++ 的物件化
但還算可重覆利用就是
最後來看個圖吧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